新聞中心
發布日期:2021-05-13 17:28:08關鍵字:
2021年4月23日,南京,第九屆世界雷達博覽會已進入第二天。下午,雷達與自動駕駛論壇成功舉行。來自博世汽車、中國汽研、行易道、恩智浦、生益科技等汽車智能駕駛產業鏈的企業資深代表和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檢測中心、中國電科38所、大連理工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等學術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共聚中國雷達屆盛會,為激勵汽車雷達技術創新和引領尖端技術產業化,分享和探討智能駕駛環境感知解決方案。 本屆雷達與自動駕駛論壇聚焦汽車雷達前瞻技術,直擊毫米波雷達智能駕駛應用中的痛點。全程由在微波電路與器件設計和應用領域的專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蘇濤院長主持。 特別邀請了中國雷達行業協會老領導,原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包養浩赴會致辭。 中國汽研電子通信與軟件測評研究中心的陳睿高工主要介紹了基于毫米波雷達或攝像頭的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如何在EMC暗室內實現電磁抗擾高性能測試的實驗方法。 大連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趙劍院長系統介紹了面向智能車輛的自主傳感器設計技術,涵蓋車載慣導、雷達、虛擬陀螺車內環境污染傳感器及車外多傳感器環境感知技術,以及基于自主傳感器的智能終端,腦電與多傳感器融合的駕駛行為監測系統,車輛碰撞預警系統以及車輛穩定性控制系統。 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微波電子實驗室何仲夏教授對如何提高毫米波雷達檢測距離、角分辨率和抗干擾提出了解決方案,包括封裝技術,前向雷達的分布式雷達硬件解決方案,通過CDMA雷達信號處理體制達到微米級距離分辨率以解決汽車間雷達干擾問題。 博世汽車高級產品經理雷鑫分享了博世第五代毫米波雷達在更小尺寸、更小功耗、更高精度、更遠探測范圍的方面的優秀表現。 本屆論壇承辦方行易道創始人兼CEO趙捷博士分提出了滿足高級別自動駕駛的車載毫米波雷達核心能力及其技術路徑,通過新體制、新算法、新天線形式及材料以及基于新體制的芯片技術等解決和提升雷達的測高、測角、目標識別和抗干擾能力。 毫無疑問,汽車毫米波雷達的進階直接加速了智能駕駛的發展,而雷達材料、芯片技術的創新方案也成為雷達創新的必要基礎。生益科技檢測研發經理朱泳名提出了毫米波材料的評估方案 - 從材料端協助雷達設計一版成型的閉環解決思路,和影響雷達的關鍵工序。 隨著L2+自動駕駛等級的車型不斷推出,市場上對于高性能的4D毫米波雷達需求也在日益增長。恩智浦作為領先的國際芯片研發制造商,大中華區雷達&V2X方向產品市場經理楊昌從芯片角度出發,簡單介紹了第二代CMOS MMIC與16nm高性能雷達MPU在4D雷達中的應用。 同樣在雷達芯片領域,中國電科38所段宗明博士分享了自研77GHz三發四收雷達收發機芯片研究進展,測試性能指標達到了國際主流廠商水平,目前芯片進入產品化階段;報告還展示了一個2x8 MIMO AiP模組,創新性地才用了封裝內多饋天線技術,提升了封裝天線輻射效率,為近距離感知提供了一種低成本小體積解決方案。 關于毫米波雷達頻率管理現狀,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檢測中心頻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杜昊介紹了無線電頻譜資源的重要性,從無線電技術法規的角度介紹了車載毫米波雷達的發展趨勢及現狀,及國內外相關無線電法規情況及法規制定考慮的技術問題。 本論壇由中國雷達行業協會汽車電子分會主辦和分會理事長單位北京行易道科技有限公司承辦。作為“雷達與自動駕駛”論壇的承辦方,行易道自成立以來深耕感知安全核心技術,致力于為中國的智能駕駛工業體系提供高品質產品和服務。2020年起,自動駕駛的發展進入全新階段,開始釋放在過去幾年中已展現出來的商業、技術和運營潛力。行易道作為汽車自動駕駛核心傳感器的中國自主研發供應商,以系統設計能力、過程開發能力和車規量產能力為核心競爭力,有效融合持續性創新和安全驗證過程,專注于為中國自動駕駛事業輸出穩健可靠的毫米波雷達產品。行易道還致力于4D雷達、成像雷達、雷達陣列融合以及傳感器融合,以有力支撐自動駕駛L2、乃至L3及以上的360度環境感知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