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4月13日,2023第十屆世界雷達博覽會暨2023第三屆“雷達與未來”全球峰會在北京首鋼會展中心盛大開幕。同期,由中國雷達行業協會汽車電子分會、北京行易道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雷達與電子分論壇”成功舉辦,現場參會人員異常火爆,創分論壇主辦以來與會人員數量之最,話題現場反饋熱烈、圓桌對話、主題分享將論壇一次次推向高潮,受到各界一致好評,紛紛與組委會聯系,希望可以進一步溝通和聯系,深化會后合作。
據統計,本次論壇,來自政府科研機構、中國雷達行業協會、自動駕駛行業與科研院校的專家學者、以及自動駕駛方案提供商、雷達制造廠商、供應鏈芯片商、市場調研機構的專家學者,現場與會者200余人,同期線上直播參與人數1000余人。
本次論壇共設置三個內容板塊,干貨紛呈:技術主題報告分享深入淺出,現場觀眾提問也頗具代表性;圓桌對話對于資本市場的討論,話題新穎奇特,問題深刻、以點帶面,一次次贏得現場觀眾的喝彩;雷達供應鏈企業主題報告反應市場實情、產品實況,為前面兩個環節的內容做了客觀詳實的補充和說明。內容板塊之間相得益彰,環環獨立,又彼此關聯,是一場技術、資本、產品的分享盛宴,這將對智能駕駛傳感器發展的新機遇、新路徑和新挑戰帶來新的視角,為行業未來的發展帶來了全新注解。
原中國雷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秘書長包養浩在致辭中指出,2023年作為我國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年份,汽車產業的發展將成為中國制造業的重點。在此背景下,雷達與汽車電子行業作為國家重點支持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具有重要的發展前景和戰略地位,對推進中國制造業的升級和轉型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在產業鏈與供應鏈成為國家戰略的背景下,雷達與汽車電子行業的發展意義不僅僅是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的技術支撐,還在于它們對于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中國雷達行業協會汽車電子分會理事長 北京行易道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兼CTO趙捷博士
中國雷達行業協會汽車電子分會理事長,北京行易道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兼CTO趙捷博士擔任本次論壇主持人,同時在論壇上為大家分享了“車載毫米波雷達實現成像”的相關技術突破:行易道4D雷達產品,通過毫米波雷達技術+稀疏信號成像技術,融合先進的壓縮感知算法,實現了更完整、更準確的識別傳感,不僅實現了與激光雷達同水平的識別能力,而且進一步滿足了各種復雜光線場景和惡劣天氣環境的全適應,為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帶來全新的突破。
在論壇期間舉行的圓桌對話環節中,中國雷達協會汽車電子分會秘書長,北京行易道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總裁江軍安與東吳證券電子聯席首席唐權喜博士、長江證券資深分析師高伊楠和標普全球汽車資深首席分析師陳光遠,針對“中國汽車毫米波雷達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的機會”、“4D毫米波雷達、車載攝像頭和激光雷達之間的競爭和協同”、“今年汽車‘價格戰’對智能駕駛及傳感器需求的影響”和“資本市場目前對智能駕駛的投資方向”等議題展開了討論。
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檢測中心總工程師劉曉勇在論壇報告中指出國家相關主管已經在毫米波頻段為汽車雷達規劃了相應的頻率,并為未來發展進行了預留,后續檢測中心將繼續開展干擾共存和檢測技術研究,全面推動汽車毫米波雷達技術和產業應用發展。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博導李雨鍵帶來了“三維集成毫米波波導陣列天線”技術的分享,該項技術為未來汽車毫米波雷達帶來低損耗、高增益、高度集成、高帶寬增益的性能表現,并具備了更強的成本優勢和抗干擾能力。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研究員畢欣在“毫米波雷達感知成像與測評關鍵技術”講解中指出,4D毫米波雷達點云與視覺相結合的融合感知技術,能大幅度提升自動駕駛系統的識別精度,并具備全天候復雜環境的目標感知魯棒性,同時深入剖析了4D毫米波雷達測評對解決感知“長尾”問題的必要性,為低成本全場景自動駕駛落地提供方法和技術支撐。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林春雨,就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計算機視覺、三維視覺、自動駕駛及輔助駕駛中的感知,為大家做了題為自動駕駛場景中的多傳感器自標定算法的主題分享,他認為自動駕駛需要配置多個攝像頭、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傳感器提高感知能力,其中關鍵步驟就是多傳感器融合,而融合的關鍵在于多傳感器聯合標定。
宏景智駕前瞻產品線負責人鄭雋年博士帶來的“毫米波雷達在行泊一體智駕方案中的應用與挑戰”主題報告中分析指出,未來4D毫米波雷達在智能駕駛技術中的應用,將能為下一代大規模量產的智駕系統提供更可靠、性能更強、成本可控的感知方案。
面對汽車行業競爭愈發激烈的局面,無論是傳統汽車品牌還是造車新勢力,在傳統技術優勢差異不明顯的情況下,將面向未來的“自動駕駛技術”作為新角逐目標,推動“智慧出行”、“智能出行”和“智享出行”未來出行愿景快速實現,這為自動駕駛行業相關的“基建技術”帶來空前的發展機遇和挑戰。這其中,毫米波雷達作為自動駕駛系統中的核心傳感器單元,對自動駕駛技術的安全和體驗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樣迎來了“跨越式”發展契機。